JSON语法极简且可预测,显著降低理解成本与实现复杂度。
JSON 只有 6 个结构符号({}[]:,),并配合 true/false/null 三个字面量,语法表面面积极小。没有缩进语义、锚点/别名或标签推断等复杂机制,解析路径清晰、边界情形少。这种可预测性让代码生成、AST 处理、lint/format 与跨语言实现更一致,减少“同一数据在不同实现里解析不同”的风险。对团队新人与自动化工具都更友好,学习与上手成本更低。
JSON 的跨语言与工具链支持最为成熟,工程化落地成本最低。
几乎所有主流语言(JavaScript、Python、Go、Rust、Java、C# 等)都在标准库内置 JSON 解析与序列化,零依赖即可上手。从 JSON Schema、OpenAPI、jq 到 IDE/LSP 插件,验证、补全、格式化、差分与生成工具一应俱全,覆盖从开发到运维的全链路。API、日志、配置、消息队列到数据平台,统一格式让系统边界更清晰、协同更顺滑、调试更直接。
JSON 默认安全、无隐式执行与类型推断陷阱,降低供应链与运行时风险。
JSON 仅表达数据,不携带自定义标签、引用或对象实例化语义,解析器不会触发构造器或任意代码执行。相较之下,YAML 需要显式“安全加载”模式来规避历史上由标签与复杂类型带来的安全隐患,而 JSON 的常规加载即是“安全加载”。同时,JSON 不会把 "yes/on/01" 等字符串隐式当作布尔或数字,避免配置与序列化往返中的“惊喜”。
JSON 在性能与可维护性上更稳健:解析线性、流式友好、diff 更干净。
由于语法简单,JSON 解析可实现 O(n) 的单遍扫描,并易于利用 SIMD/并行等底层优化以提升吞吐。JSON Lines/NDJSON 让日志与数据管道天然支持流式处理与增量消费,降低延迟与内存占用。固定的格式与显式引号带来稳定的格式化结果,版本控制中的差异更可控,代码评审与回滚更加可靠。